DONOR STORY

捐贈者的故事

陳克辛的故事

陳克辛,每當我們談起這位個性堅強、樂觀幽默的癌症病人時,總是不由自主地生起一絲絲的遺憾,於是我們只能藉由這個方式,為她留下一點記憶…

2005年11月,關渡醫院來電告知我們:「有一位癌症病人想要捐贈器官,但礙於她的狀況並不適合成為器官捐贈者,在經過評估後,只有眼角膜適合捐出。」為了更清楚病人的意願及狀況,廖協調師很快地安排好時間前往關渡醫院。

這是我們第一次和陳克辛的接觸。

化療後的種種反應和不適的感覺,讓陳克辛感到痛不欲生,情緒極度低潮的陳克辛對廖護理師說:「本來想說可以捐出肝、腎這些器官,幫助其他的人,可是卻因為化療的關係,導致肝功能、腎功能都不好,所以醫生認為放棄化療會比較好。」

「現在我只剩眼角膜可以捐出來,」虛弱的陳克辛雖然沮喪,但是卻很堅定地表達出她的想法:「希望接受眼角膜的病人能夠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。」當她知道器官移植小組想要記錄及發表她的一些想法時,陳克辛也一再表示她很願意配合我們,期待自己真的能幫到別人。

幾天後,廖護理師聽說陳克辛的病況正逐漸惡化中,因此便選定了某一個晴朗的午後,再度前去關渡醫院探視陳克辛。在這寒冷的冬天裡,窗外透進難得的明亮與溫暖,不知道是否因為這個原因,讓陳克辛顯得更加神清氣爽,竟對著我們侃侃而談了起來。

「感謝主,並沒有讓我受太大的罪,」聽到這句話的我們,也很認真地回答:「是因為你每天都跟祂禱告的關係嗎?」這時,陳克辛露出孩子般的頑皮表情說:「不好意思,其實我都沒有天天禱告。但是『感謝主!』常常掛在嘴邊、放在心裡。」

陳克辛接著說:「希望以後接受眼角膜的人,不但可以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,也希望他能好好利用這個眼睛,對這個社會有一些貢獻,不要做壞事。」

在身體最弱的時候,陳克辛突然萌生起大體捐贈的念頭,她的孩子們知道母親有捐贈器官的意願時,都非常支持母親的決定。「生病的這一年,原本想要自力自強,沒想到小孩那麼乖,都很支持我。」談起小孩,陳克辛的喜悅更是溢於言表。

「那還有什麼話想對你的兒子和女兒說呢?」廖協調師問。

「做事情要努力,做人要知足,不要忙了半天,結果什麼都沒有。」

然後,陳克辛以半開玩笑的口吻說:「不要一直想著把妹妹!」在病房裡照顧陳克辛的阿琴聽到,忍不住說:「啊!不能亂講啦!」「我說真的!把妹妹是要負責任的,不要這個也把、那個也把,把到最後什麼都沒有,應該是把一個妹、對她負責,這樣才好!」

在閒聊的過程中,她提到十多年前,因為知道先生在外面四處把妹,陳克辛心想把精神放在他身上也沒有什麼意義,為了要讓自己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,她選擇了信奉主耶穌,這個信念就這樣伴著她十幾年。

「感謝主,守著他,他還會給我生活費,隨他去吧!他還知道有老婆要養。現在生病了,也多虧他養我,讓我沒有後顧之憂。」

「所以你才會想跟兒子說不要亂把妹。」
「是啊!」

我們問她是否還有什麼想做的事,但陳克辛說:「生病後,每天做化療,其實也沒有辦法規畫什麼,現在只要可以睜開眼睛看看太陽就很滿足了。」

「不過這二天常常夢見美食,忽然很想吃五穀米放魚骨頭塞進竹筒裡蒸,真的很好吃,而且魚骨頭不能切碎,就是要整片放下去,才好吃…」

我們在美食夢中結束這次的探視。後來,聽到她往生的消息時,也知道她的眼角膜沒有捐贈成功,而我們更想知道的是,她最後有把想說的話告訴她的孩子嗎?吃到她夢中的美食了嗎?

直到今天,我們都還記得她病中的爽朗笑容,記得她時時刻刻都滿懷感謝,記得她想要捐贈眼角膜的強烈願望…